close


觀世音菩薩現旃陀羅尊者相  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一句「娑婆訶」的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教化世間眾生,學佛修行,除要在心性上有所覺知,更要能在修行中,奮勉精進,無所執著,特現旃陀羅尊者相。

在 一切佛法的修行中,最能在行為上有所成就的聖者,就是修得阿羅漢果位的尊者,凡是證得阿羅漢的成就者,都是已斷除煩惱 和欲念的二乘聖人。他們的成就正如《佛說阿羅漢具德經》中所記:「爾時世尊,在舍衛國給孤獨精舍之內,……,稱讚諸大聲聞,能於佛法清淨修持,而於自果皆 具己德」,這德,佛以八十二句讚頌來說明,這裡只摘條其中的二十句,作為大家學習奉行的典範:

梵行少貪欲,智慧與神通

能隱密諸根,恆持諸淨戒

於身少病惱,常行於布施

少語恒默然,具足宿命智

已生煩惱斷,未生令止息

過失悉能除,悲心息苦輪

常行善惡法,速除我慢相

能斷貪瞋癡,諸根利清淨

具忍辱歡喜,所欲常自在

清淨愚迷者,具如是功德

以 上是佛對阿羅漢尊者的讚頌之語,雖然只摘錄四分之一,但已足能彰顯成就阿羅漢果的功德,作為一個觀世音菩薩的信眾和眷屬,我們應體悟菩薩示現旃陀 羅尊者相的意涵,就大乘佛法來說,阿羅漢是小乘的果位,其實要修大乘佛法,也是要從小乘修起,才能真正證入大乘的境界,佛法以自度而後度人,自覺而能覺 人,來闡明小乘修己功夫的重要,經上也常以未能度己而能度人者,從未曾有的道理,來宣說修習小乘佛法,乃是證得大乘佛法的階梯,大多數人在學佛修行時,都 未能確知此一次第的真實意義,以致不能真正獲得成就。

    學佛在清淨,修行在平等,只有真正了悟和做到清淨與平等,才能真實覺悟佛法的廣大和奧秘,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,緣生緣滅,乃是佛法起止生滅的真義。觀 世音菩薩示現相的真實義涵,也在示知眾生要能奉行菩薩慈悲度世的法門,就一定要在修行上常行布施和精進不懈,並能隨緣妙用,以賢德為本,慈悲為用。普賢菩 薩以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作為度世的行願。雖然眾生隨喜時,常少功德,但是只要能不妄求名、聞、利、養,福報自會現前,一旦無所貪求,功德便會自在其 中。佛法之所以要將隨緣法喜,作為對眾生慈悲善行的教誨,主要也在強調,一切法不必勉強行之的深意,而這也是佛法以自在為修行至上境界的重要原因。我們學 菩薩的慈悲自在,雖不能一蹴可得,但是只要能斷惡修善,以悲憫之心教化眾生,如此朝夕於斯,敬業將事,也就能離法不遠了。修行貴求專一,功夫到時,自能證 得清淨自在的成就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寶印王菩薩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二句「摩囉那囉」的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度化眾生學佛修行,能自在如意,堅持不退,成就無上堅固的佛果,特現寶印王菩薩相。

寶 印在佛法上,通常指三法印而言,亦即一切小乘經典,以三法印印證其為佛所說,大乘經典則以一實相印印證其為大乘之教,此三法印乃是釋迦牟尼佛在菩 提樹下,所觀察悟得的宇宙人生的現象與本體的實相,而歸納出的三個定律,是佛法的基本理論,研究佛法能真實理解此三法印,即已把握佛法的根本要義。

三法印的內容,為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。

諸行無常的行,乃是遷流之義,是指有為法的生滅無常,亦即宇宙間的一切萬象,都是處在變動不居的狀況下,緣起緣滅,所以稱之為諸行無常。

諸法無我的我,乃是指一切有為法中,均無我之實體,因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相,都是因緣和合而生,這些因和緣,均無自性之存在,所以也就沒有恆常不變的我之存在,所以稱之為諸法無我。

涅槃寂靜,涅槃為滅度、解脫之義,寂靜則指「離煩惱,絕苦患」而言。涅槃是無為法,是在了悟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的情形下,能安住於圓滿清淨的境界中,不生不滅,得到真正的解脫,所以稱之為涅槃寂靜。

三法印能適用於一切現象的實相觀察,從宇宙到人生的一切事相中,都可以觀察到無我、無常的真實狀況,若能進而修習,即能證入涅槃寂靜的境界。

由 於三法印具有印證佛法的莊嚴意義,所以在佛法上乃稱之為寶印,而此「摩囉那囉」咒語中,所涵蘊的無上堅固之意,正與寶印具同等真實堅固之義。觀世 音菩薩在此句中,現寶印王菩薩相,亦在以之教化眾生,修學佛法要能以堅固之心,如意修行,不退不轉。對於持誦大悲咒,亦要淨念相繼,信心堅固,久之必能得 觀世音菩薩十大本願的加持,而能離苦得樂,解脫煩惱。

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咒的神奇妙用,簡易行持,度化 一切眾生,可說三根普被,眾願皆遂,只要能真心誦持,信願行深,就必能得菩薩的慈悲護佑。大悲咒的莊 嚴神奇,正如唐朝不空大師所說:「千臂莊嚴普護持,千眼光明遍觀照,真實語中宣密語,無為心內起悲心,速令滿足諸希求,永使滅除諸罪業」,我們有緣能修持 此一神聖的大悲咒法,實是多世以來的善根深種,才能有此一世的因緣,我們一定要認真把握此一不世的機緣,老實行持,才不會辜負菩薩的慈悲賜福,才能於一世 中修得多世善業,深種善根,雖歷諸劫,終能成就無上堅固佛果。

佛法廣大,菩薩慈悲,若要深研佛法,窮 一生歲月,恐亦難得,但若能持誦大悲咒,使心地日漸清淨,欲念減少,則是絕對可能,一旦欲少知足,便能清淨自 在。而這些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修行,江蘇鎮江金山寺懸有一首偈語:「佛法如如萬法通,真真俗俗總圓融,若能悟得無他事,總在尋常日用中。」雖然一看就明 白,但是真能做到,也不容易,不過我們若能常常記得,用以提醒自己,倒也不失為一種修行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拘絺羅尊者相  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三句「娑婆訶」的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,學佛修行雖貴在自悟,但若無佛菩薩之慈悲加持,實難真正證得無上堅固之佛果。

在 此句「娑婆訶」的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示現之拘絺羅尊者,乃是舍利弗之舅父長爪梵志,在《長爪梵志請問經》中記述,得佛教化而信受八戒,證得阿羅漢 果位,在《智度論(一)》中亦有詳實之記述,簡單的說,尊者還在長爪梵志的修行期中,因與其姊舍利在討論修行之法時,常常居於下風,心中極為不服,總覺得 其姊原來之議論,並不突出,為什麼在懷胎之後有此辯才,覺得必是所懷的胎兒是一智者,乃能藉其母之口,表達議論。思忖之餘,覺得這個小孩還未出生就已如此 聰明,將來長大,不知還能有多大的智慧,這樣一想,自己身為舅父,應該要有更大的成就,才不會見笑於人,於是為了得大知識,乃決心出家,並到南印度修清淨 梵行。在開始時,有人問他要學習什麼經典?他回答說:「十八種大經,盡欲讀之」,別人就說:以你的壽命,要想修好一部經,都很困難,何況要修學十八部大 經?長爪梵志聽了以後,就發誓說:「我不剪爪,要讀盡十八部大經」,果然在奮發讀經的過程中,從不修剪指甲,別人看了他的指甲,就給他取一個外號,叫長爪 梵志。經過多年的修學,終而自覺已有所成,乃到處尋人辯論,並且每辯必勝。因為有此成就,乃決心回到本國,探望其姊及外甥,其姊乃告知,其甥舍利弗八歲即 能讀經,十六歲時,其辯論能力已非常人所及,後來遇見釋迦牟尼佛,乃率弟子等人皈依佛陀門下。長爪梵志一聽,覺得非常好奇,便直接到達佛的修行處所,當他 見到佛陀時,不禁為佛慈悲莊嚴的貌相所攝,但因自恃學有所得,便對佛說:「我一切法不受,佛說:長爪,汝言一切法不受,是見亦不受,答曰:一切法不受,此 見亦不受,佛說:汝言一切法不受,是見亦不受,則無所受,與眾人無異,何用自高,而生憍慢如是,長爪不能答,自知墮負處,於佛生信心。佛為說法,斷其邪 見,彼即坐得聖果。」以上這一段佛與長爪的對答,言簡意明,雖然長爪曾以八事請問,但均經佛予以解說,乃使長爪心悅誠服,真心皈依佛前。這八事在《長爪梵 志請問經》上,有一首偈語可作說明:

不害一切命,不盜他財物。

不婬不妄語,飲酒放逸處。

花莊及歌舞,高大非時食。

我今悉遠離,受持淨八支。

 

這就是後世所傳的八淨戒,也就是八關齋戒,是一切出家、在家修學佛法的人,所應行持的重要戒法。

觀世音菩薩在此句「娑婆訶」的咒語中,現拘絺羅尊者相,即是示知眾生,要在佛法的修行上能有所成就,除了自淨其意,勤加修持外,更重要的是能得佛菩薩的佛力加持,才能真正證得無上佛果。

 



觀世音菩薩現藥王菩薩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四句「悉囉僧阿穆佉耶」的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度化眾生脫離身心煩惱,滅除一切病痛,特現藥王菩薩相。

在 《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》中,佛告阿難:「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,……彼時有佛號琉璃光照如來,……佛涅槃後……於像法中,有千比丘,發菩 薩心,求菩薩戒,普為眾生遊行教化,爾時眾中有一比丘,名曰日藏,聰明多智,遊歷聚落村營城邑,僧房堂閣,阿練若處及至論堂,為諸大眾,廣贊大乘菩薩本 緣,亦說如來無上清淨平等大慧,爾時眾中有一長者名星宿光,聞說大乘平等大慧,心生歡喜,即從座起,持呵梨勒果及諸雜藥,至日藏所白言,大德,我聞仁者說 甘露藥,如仁所說,服此藥者不老不死,作此語已頭面著地禮比丘足,復持此藥奉上比丘,……爾時日藏即為咒願受呵梨勒,長者聞法復聞咒願,心大歡喜,遍禮十 方無量諸佛,于日藏前發弘誓願而作是言,我聞仁者說佛慧藥,如仁所說,真實不虛,今持雪山良藥,奉上仁者並及眾僧,以此功德,願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報, 正心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我今至誠發無上道心,于未來世必當成佛,此願不虛,必如尊者所說佛慧,我得菩提清淨力時,雖未成佛,若有眾生,聞我名者,願 得除滅眾生三種病苦,一者眾生身中四百四病,但稱我名即得除癒,二者邪見愚癡及惡道苦,願永不受,我作佛時,生我國土諸眾生等,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無異 趣,三者閻浮提中及餘地方有三惡趣名,聞我名者,永更不受三惡趣身,設墮惡趣,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……」從以上的經文中,可以清楚了解藥王菩薩 的成就因緣,雖是原文照錄,但藉此可以學習如何去讀誦佛經的文句和解義,對於大家在將來修習經文時,當能有所助益。接著佛又對阿難說:「汝今當知,時大長 者以呵梨勒雪山勝藥以施眾僧,眾僧服已,得聞妙法,以藥力故,除二種病,一者四大增損,二者煩惱嗔恚,因此藥故,時諸大眾,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而 唱是言,我等於未來世,悉當成佛,時諸大眾,各相謂言,我等今者,因此大士施二種藥,得發無上法王之心,當王三千大千世界,為報恩故,當為立號,因行立 名,故名藥王。」這一段是佛將藥王名號的由來,向阿難作了清楚的說明,我們看了,也就知道藥王名號是由受惠者共同給予的尊稱。接著佛又向阿難說:「汝今當 知,此藥王菩薩,聞諸大眾為立號時,敬禮大眾而作是言,大德眾僧為我立號名曰藥王,我今應當依名定實,若我所施,回向佛道必得成就,願我兩手,雨一切藥, 摩洗眾生,除一切病,若有眾生,聞我名者,禮拜我者,觀我身相者,當令此等,皆服甚深妙陀羅尼無閡法藥,當令此等,現在身上,除去諸惡,無願不從。」這一 段經文是說明藥王菩薩在受持立號後的感激之詞,並為眾生許下洗除一切病苦的願行,並願眾生能除去現在身上的一切諸惡,且能無願不從。由此,我們也可了悟,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,示現藥王菩薩相的慈悲,雖然講義是原文摘錄,但意義卻更為真實清楚,相信大家看了也會得到真正的受益,菩薩慈悲,我心不二,但願 我們能老實做到,唯願今生持此咒,共為眾生造福田。

 



觀世音菩薩現圓滿菩薩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五句「娑婆訶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化導眾生能於修持佛法、持誦此句大悲咒時,了悟一切佛法都以圓滿為第一要義,乃特現圓滿菩薩相。

圓 滿菩薩在諸佛菩薩的成就上,是代表一切圓滿、無有缺失的無上境界,圓滿除說明諸行具足之外,亦有圓融之義。圓的意思是週遍,融的涵義為和諧,一切 佛法之究竟,本在週遍和諧之中,才能見其廣大圓滿無礙的無上境界,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,就是以廣大圓滿無礙來強化經文的名號和內容,事 實上,佛法的廣大無邊,就是因其圓滿無礙,才能「放之四海而皆準,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」,《華嚴經》對於佛法的圓融,有最清楚解釋,認為一切萬法都是理事 無礙,事事無礙,一切互不相礙,互相融入,以平等的精神,體悟宇宙人生的事相演化,所以《華嚴》有三種圓融:一是事理圓融;二是事事圓融;三是理理圓融。 這三種圓融如果以水譬喻:則事理圓融,事就是波,理就是水,水動波起,無水即無波;而事事圓融,就像水波與水波,波波相連,互入而不相礙;至於理理圓融, 就如水與水都是被稱之為水,不可能將水稱之為土、為火。雖然用水來說明《華嚴》的三種圓融,並不能使大家開始時就能充分深入的了解,但若能依此修行,則功 夫到時,自能了悟其中圓融無礙的道理。

在此句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所化現的圓滿菩薩,即在教化眾生,修 學佛法必須真實了悟,圓融乃是達到圓滿境界的根本方法,沒有圓融,就不會有圓滿,而圓 融所具有的圓合一切的道理,就是佛法所說,煩惱即菩提、生死即涅槃的境界,圓融的內在涵義就是和,俗話說:「和為貴」,凡事都能從和諧著手,就不會有任何 對立和阻礙,因此佛法的修行,和諧最為重要,佛法講空、重無,其真實的涵義,都是在追求一個和平、善良的境界,我們誦持此句咒語,觀照菩薩所化現的圓滿菩 薩相,就是在了悟此一道理,而且能知能行、不疑不斷,只是眾生常為七情六慾所擾,不能真知力行,以致修行難成大業,《中庸》說:「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 中,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」這中和之道與佛法所說的中道圓融,事實上並無二致。我們學佛修行,一定要以致中和的心境,作為處 世待人接物的基本修養,才能進一步了悟佛法的真實涵義,要在人與人之間,人與物之間,恪守發乎情,止乎禮,不貪不求的中庸之道,方能皈於佛法清淨平等的正 道。我們只要能依此修行,確實做到「心奉觀世音,口誦大悲咒」,漸次增進,就一定能證得菩薩大慈大悲、清淨平等的境界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藥上菩薩相   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六句之「娑婆摩訶阿悉陀夜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使一切眾生能以大悲心修行大乘佛法,廣行布施,供養諸佛菩薩,不間不斷,特現藥上菩薩相。

藥 上菩薩是藥王菩薩的弟弟,在《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》中記述:「爾時星宿光長者,有弟名電光明,見兄長者,發菩提心,身心隨喜,白 言大兄,我今家 中,大有醍醐,及諸良藥,願兄聽我,普施一切,不限衆僧,其兄報言,聽隨汝意。爾時電光明長者,白其兄言,我今亦復,隨從大兄,欲發甚深,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,其兄答言,若欲發心,汝今應禮,十方諸佛,於大和尚,日藏比丘前,宜發甚深,無上道意,弟白兄言,我今以此,醍醐良藥,以施一切,復以妙華,上十 方佛,迴向以此功徳,願如大兄,所發誓願,等無有異,若我所願,誠實不虚,令我所散,上妙蓮華,住虚空中,猶如華樹,時會大衆,見電光明長者,所散蓮華, 列住空中,其一一華,如菩提樹,列住空中,華果具足,爾時大衆,異口同音,亦皆讃歎,電光明長者,而作是言,汝今瑞應,如兄長者,等無有異,於未來世,必 得成佛,無有疑也。」這一段經文是說明,藥上菩薩發菩提心,以自己所有之醍醐良藥,布施一切眾生,並且以蓮華禮敬供養十方諸佛,再發願將妙華散於虛空之 中,列住不墜,以見其所願誠實不虛。而從以上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,電光明長者不僅善根深種,能見賢思齊,而且其禮敬與供養諸佛菩薩及一切眾生之慈悲,至 為恭敬,同時對其所發之誓願,信心堅定。因為有此真誠的表現,使得在場的一切眾生,都為之深深感動,而視之與其兄星宿光長者「等無有異,於未來世,必得成 佛。」接著佛又對阿難尊者說:「汝今當時,知弟長者,藥施人者,因藥施故,世人稱讃,此長者藥,用施衆僧,及施一切,服此藥者,得上氣力,得妙上藥,亦聞 上妙,大乗法藥,爾時世人,因行立名,名曰藥上。」這是藥上菩薩得名號之由來。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,示現此一菩薩相,除其「因行立名」外,更重要的 是,藥上菩薩在得名後,所發之誓願:「爾時藥上菩薩,聞諸世人,稱讃己徳,名曰藥上,因發誓願,今此世間,一切大衆,爲我立號,名曰藥上,願我後世,得成 十種,清淨力時,以上法藥,普施一切,願諸衆生,聞我名者,煩惱盛火,速得消滅。」因為有此救度一切眾生之願行,故此,觀世音菩薩特在此句咒語中,為之示 現,並且以藥上菩薩之成就,說明此句咒語之涵義。只要娑婆世界一切眾生,能發菩提心,廣行布施,禮敬供養諸佛及一切眾生,勤修大乘佛法,即能得與藥上菩薩 同等的成就。



觀世音菩薩復現舍利弗尊者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七句「娑婆訶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使眾生能正心修持大乘佛法,不畏艱難,弘揚佛的教化,再次示現舍利弗尊者相。

在五十三句「悉陀夜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曾示現舍利弗尊者相,此句咒語再次示現,應知其意義深重。舍利弗是佛十大弟子中號稱智慧第一,在前句的釋義中,曾有過重點介紹,但因篇幅所限,有很多令人欽敬的行誼,並未能多加說明,因此在此句中,將未提到的加以補充。

舍 利弗幼年時,即聰慧過人,八歲時就能通解很多的經論,當時地方有長者兄弟二人,設宴招待國王、太子、大臣及論師,宴會中並規定依身份安排入座,但 八歲的舍利弗,因為父親為名學者,也隨往參加,也許不了解筵席的規定,幼小的舍利弗,卻旁若無人的坐上論師的座位,儀態莊重,但是很多大臣、論師卻以為他 年幼無知,不屑與之言談,但在大家談古論今之時,舍利弗卻也常常表達其意見,而其論述和清晰的言詞,使在場的人刮目相看深為敬服讚歎,認為小小年紀有此見 識,實是罕見。當時在座的國王,也非常的歡喜,並將一個村莊,賞賜給舍利弗,可見舍利弗幼年時,即已聰明才智過人。

其 次是舍利弗在受佛陀的指派,擔任監造祇樹給孤獨園精舍工程時,因為受外道的嫉妒和挑撥,使須達多長者,受到很多的壓力,同時很多外道,基於輕視佛 法,而提出要和舍利弗辯論的要求,企圖在辯論中,能取得須達多長者的信賴,放棄對佛陀的信仰。雖然在辯論時,外道推舉出幾十名的論師,輪流與舍利弗辯論, 但都被舍利弗一一駁倒,甚至很多外道論師,聽聞舍利弗對佛法的宣說之後,都願捨棄自己的修行,皈依佛陀門下為弟子。可見舍利弗不僅佛法修為深厚,而且辯才 無礙。

以上兩個有關舍利弗的故事,都可看出其善根福德的廣大深重,因此在佛法的宏揚上,有著很多的貢 獻,而且得到佛陀無比的信任,在《佛說舍利弗陀羅尼 經》中,佛對舍利弗即有無量的慈悲加持,其中有一段記述:「佛告舍利弗,若菩薩成就四法,當得陀羅尼。云何為四?不樂愛欲,不嫉妬,於一切眾生能捨一切, 日夜思惟諸法無有惱恚。」佛並說: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愛欲嫉妬,是魔王法,當入地獄。         行人應捨,財法二種,以施眾生。           日夜思惟,不起惱恚,若能如是,得陀羅尼。

這四法,都是佛所說的菩薩成就之法,我們研習及修持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陀羅尼,這四法正可以給我們最真切的開示,希望大家能常以此偈語為念,若能信持不懈,未來必得菩薩道的成就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虎喊神將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八句之「者吉囉阿悉陀夜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護持眾生在修習佛法和大悲咒時,能使身心清淨,不受外境怨魔的干擾,特現虎喊神將相。

佛 教的護法神,是為了使佛法得以順利弘揚,幫助一切有緣眾生,在修行及弘法時,能不受外境的困擾,得到圓滿的成就。這些護法神將,都是感受佛法的慈 悲教化,特別發願來擔負守護佛法及護衛修行者的工作,而在這些護法中,有各種不同類別的身份,有梵天諸天之王與各部神將、有龍王、阿修羅、緊那羅、夜叉、 鬼王等護世部眾,甚至也有菩薩倒駕慈航,示現各種化身,來救度世間眾生。

在此句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即化身為虎喊神將,手執金剛斧,以護持修習大悲咒的一切眾生,都能除捨心中的怨懟,淨心持志的修持具有神奇之力的大悲咒,並能宏揚於世,使一切有緣眾生,能除去心中的煩惱,得到清淨解脫。

佛 法本以心為體,而心的呈現只在信念之中,才能見其真實。信,就是信而不疑,念,就是念念不忘,無信無念則難見心的妙用,持誦大悲咒,更是要以信念 為根本,要堅信大悲咒的神奇妙用,每日念念不忘的持誦,這不僅能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,而且能得諸天善神的護衛,在《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,菩薩就明確示知, 修持大悲咒的一切眾生,能得菩薩的二十八部眾,專一的常加護持,即使在空山曠野、江湖滄海之間,也都有菩薩敕遣的一切善神、龍王、金剛密跡,常隨護衛,不 離其側,甚至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的予以重視。

這句咒語中的虎喊神將,也是護法神將的一員,他的護持重 點,在斬斷一切修習大悲咒者心中的怨魔,因為「怨」是一切修行最難以排除的障礙,而這種怨又 最常出現在親屬朋友之間,一旦心中有怨,則一切的煩惱必隨之而生,即使終其一生,亦很難忘懷,所以在佛法上,才有除捨怨親才能直心修行的說法,雖然怨恨的 形成,並非一朝一夕之事,但是感情豐富而又多變的人,常會因一點小事,而造成千百樣的心結,如果沒有善加因應,甚至會造成一生的痛苦和遺憾。因此,佛法以 平等無二來教化世間一切有情眾生,要深知人間的善緣難得,能夠有緣相聚在一起,就應好好珍惜,不管是親也好、怨也好,只要能以善心相待,就會化解一切的煩 惱。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咒度化世間一切眾生,我們有緣修習此一慈悲法門,若能真心研習,不間不斷的持誦,則必能心無怨懟,與人為善,而修得自在清淨、安樂和 諧的人生境界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諸天魔王相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六十九句「娑婆 訶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化導眾生能捨除怨憎煩惱,成就修行善業,特現諸天魔王相。在大悲咒的示現相中,菩薩曾多次示現諸 天天王相,此句之諸天魔王,應是以「諸天」為主,「魔王」應是對諸天天王的一種警世的稱謂,因為天王與魔王之別,是在眾生的心念之中:心念善,諸天即是護 持眾生的天王;心念惡,諸天即是障礙修行的魔王。菩薩在此句中,以諸天魔王示現,即是在教化眾生,修習大悲咒要淨心持誦,不能心存妄念,有妄念即有貪,有 貪即有嗔,有嗔即生怨,怨生魔長,修行即難有所成就。因之菩薩以魔王示現,即是教化眾生要遠離魔境。

過去各講中,雖曾提到諸天的涵義,但均未能在文字上,作完整的敘述,正好於此次講述中,加以說明:

天,在佛法上有光明、自在、清淨、最勝等涵義,在界域來說,是指人間以上的勝妙果報之所,其一在須彌山中,其二在虛空之上。天有天界、天道之說,為佛法所稱的六道之一。

天 道眾生所居住的界域,分為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簡稱之為「三界」,此三界之定名,乃是依各天界眾生的生命特徵,而加以區分。如生長在欲界天的眾 生,因為未脫離生命的形體,仍具有「淫」、「食」二種欲望,故其所居之天,稱之為「欲界天」;而居於色界天的眾生,雖已遠離欲界的垢染,一切物質都是清淨 自然,但仍然為細微的色法所繫縛,故稱之為「色界天」;至於「無色界」的天眾,其生命形態,因常安住於禪定境界之中,已超脫一切物質現象(色)的束縛,只 有心行意識的生命象徵,所以稱之為「無色界」。

在這三界之中,欲界天又分為六大境域,分別為四天王 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統稱之為六欲天,在佛教的宇宙觀中,是以須彌 山為中心,而四天王天即分居於須彌山周圍半山之處;忉利天位在須彌山之上,二者稱之為地居天。其餘各天自兜率天以上,均位於虛空之中,所以又稱之為空居 天。

欲界天再向上即是色界天,此天依禪定之淺深粗妙,又分為初禪天、二禪天、三禪天、四禪天四級。初禪 天,下分為梵眾天,梵輔天,大梵天。二禪天,下分 為少光天,無量光天,光音天。三禪天,下分為少淨天,無量淨天,遍淨天。四禪天,下分為無雲天,福生天,廣果天,無想天,無煩天,無熱天,善見天,善現 天,色究竟天。

色界以上為無色界天,因為此天的眾生已無形體,也沒有宮殿等建築,只有心識的相續或靜止,是在深度的禪定中,其間分為四天,即空無邊處,識無邊處,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。

在欲界和色界等諸天界中,每一天界都有各自的天王,作為統治的象徵,例如忉利天中,是以帝釋為天王,統領三十三天眾;大梵天有大梵天王;而釋迦牟尼佛在未降生前,即是兜率天天王。

以 上的簡單說明,主要在補以前講述之不足,而在此句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所示現的諸天魔王相,並未定名是那一天的天王,正如前面所說,是天王還是魔 王,都在修行佛法者的一念之間,我們只要淨心持誦大悲咒,功夫到時,自會得諸天善神的護衛,進而使一切魔眾退避,使一切的煩惱怨憎,都得解除,而能成就一 切所願。



觀世音菩薩現靈香天菩薩相 

 講述:

在大悲咒第七十句「波陀摩羯悉陀夜」咒語中,觀世音菩薩為度化眾生了悟佛法之殊勝,若能清淨修行,必能得靈香天菩薩的護持,除捨煩惱,上升天界,成就一切修行的善果。

在此句中,觀世音菩薩示現之靈香天菩薩,手持如意香爐,即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,持誦大悲咒時,都要心地清淨,並以至誠恭敬之心,供養諸佛菩薩,祈求一切修行能得遂所願。

在 佛法的修行中,供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很多佛經中都有「至誠供養,能得無量福報」之說,而我們在日常的修學中,常常會對此未加注意,這對於修行 所應得的果報,當然會有所影響,為此觀世音菩薩乃教化眾生,學習靈香天菩薩供養諸佛的精神,時時不忘供養諸佛菩薩,雖然這會有很多困難,但若能心生恭敬, 經常以誦念菩薩的聖號作為供養,也是一種易行的方法。

在十方菩薩中,供養諸佛如來最受讚歎的一位菩薩 就是普賢菩薩,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的十種廣大行願中,第一是禮敬諸佛,第二是稱讚如來,第三是廣修 供養。並且對善財童子說明禮敬和供養諸佛的涵義,普賢菩薩說:「善男子,言禮敬諸佛者,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剎,極微塵數諸佛世尊,我以普 賢行願力故,深心信解,如對目前,悉以清淨身語意業,常修禮敬。……如此乃至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禮乃盡。……復次,善男子!言廣修供養 者,……悉以上妙諸供養具,而為供養。所謂華雲、鬘雲、天音樂雲、……天種種香、塗香 、燒香、……然種種燈,……以如是等諸供養具,常為供養。」這裡所說的花、鬘、音樂以及各種香料和燈具,都是經常用來陳設在佛堂供桌上的用品:花在佛法來 說,通常具有聖潔美好的意思;鬘則是指瓔珞幡幢之物;天音樂是形容自然的清淨梵音;香料是以形容與佛菩薩相應的一種信息;燈則代表光明;水是清涼無惱的象 徵,亦有滌淨塵垢的涵義。雖然這些都是有形之物,但足以顯示眾生對佛菩薩供養的真誠禮敬之心,至於其他的供養物品,亦都是在說明此一虔誠之意。供養諸佛, 恭敬心至為重要,否則徒具形式,並無意義。所以佛法視花是天華,音是天音,香是靈香,燈是光明,水是清淨,各有其供養佛菩薩的真實涵義,不能以俗世眼光來 看待這些生活中常見之物。作為供養時,必須以清淨恭敬之心,才能見其功德。

在所有一切供養中,行法供 養,又名真供養,這是說我們在行物質供養時,更要了解宏法供養乃是最上乘的供養,而大家持誦大悲咒,就是法供養的一種最好 方式,尤其是能在眾生之前持誦大悲咒,雖不能對之有所教化,但仍深具法供養的真實涵義。再過幾天就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,有幾位同學要自行到台中殯儀館去 持誦大悲咒108遍,以為冥部眾生滅除一切罪業,除了是一項功德之外,更是對觀世音菩薩的真實迴向和供養,我們在讚歎之餘,更祈求菩薩能為他們作無上的護 持。

    持咒修行是善勝的法門,能清淨受持,自會得一切成就。此句咒語的研習,特別重視對諸佛菩薩的禮敬和供養,實在有深長的意義,我們應該要常自思惟,勤加受 持,以便在日常的生活行為中,能得所受用,更要深信恭敬的供養諸佛菩薩,必得菩薩的應現護持,不但能得諸種福報,也能在修行中得到圓滿的成就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如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